第39章 下雨了
推荐阅读:小小侠女探诡案、末世之为母则刚、病娇大佬求抱抱、吞噬进化:从北极狼开始、系统绑错人后,我的修仙路走歪了、春秋发明家、凤归权倾天下、佛系女主在末世的强者之路、娇柔通房死遁后,世子爷他疯了、万界之开局四合院,万界成至高、
王耀祖冲过来的时候,嫌弃地把庙祝拦一边。
“你快去收你的石头。”
庙祝弹弹烟屁股,“收到啥时候是个头?”
王兴汉突然好奇地问,“河庙嘴到镇上,明明可以在河上架一座桥。”
“当年你说你要架的。”
王兴汉一边给大哥散烟,一边问庙祝,“你现在不会也想跟我说啥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这种话了?”
河庙嘴到平桥镇的直线距离只有八九里地。
问题就出在河上。
走小道,如果有一架简易的木桥,走路能节省二十来分钟。
对逢场赶集来讲,就方便多了。
别高潮,赶集是北方说法,南方叫赶场,南北组合,方便南北读者。
早几年的时候,庙祝就闹着要修一座桥。
王兴汉大学都毕业了,也没看到影子。
这也是王兴汉让他收石头,他这么听话的原因,怕王兴汉揭他老底。
这方圆百里地就这么一座道庙。
求姻缘的,去病消灾的,还有求子的,连他们家的猪得了瘟症,都来求……
再想想功德箱里,还会少得了钞票?
王兴汉冲庙祝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你要是不搞点东西出来……”
“老子就报官拆了你的庙。”
庙祝跟王兴汉说,“庙子里有几尺红布。”
“以前有个单身汉,穷得连裤子都没得穿。”
“到庙子里来把红布偷了做成了内裤。”
“七天都没过,暴毙!”
“你也想试一下?”
王兴汉嘿道:“我马上就跟老书记讲!”
王谷上了战场,一手的血,杀气重得吓人。
庙祝是真不敢惹。
当时就说,功德箱里的钱肯定要替平桥镇做点好事。
灾荒年买粮。
太平年修路。
于是有了筑桥这一说。
听到王兴汉旧事重提,庙祝把脸转过一边,连连摆手,“没没没,修桥补路是肯定要修的。”
“不过我们道家的规矩,凡事只能顺势而为。”
“乡道口子上,开了两家饭馆,一家小商店。”
“每天从我们这条路到平桥镇上有多少人,你数过没?”
“我修座桥,这是断人财路。”
“这不是招惹祸事?”
庙祝果然是个趋利避害的高手,他马上话音一转,“这条机耕道修好一点。”
“上至翠山镇,下达平桥镇,客车都从门前过。”
“这叫顺势而为!”
“我不是不修,是在送你机缘呢。”
老二和老大嘿嘿地笑。
老大突然问,“庙祝这么会说,是想混伙食,还是要庙子翻修?”
“吃了说,说了说!”庙祝要往王兴汉家里走。
王耀祖要撵人的时候,王兴汉把他拦了下来。
庙祝对他们家,对河庙嘴,以后对平桥桥始终是有恩的。
庙祸在前面喊,“老谷子,今天中午我要吃两碗火米子干饭。”
如果不是看到老二在他后面跟着,老书记都要拿扫把撵人了。
说啥石头里有玉,河庙嘴的人就跟疯了一样,天天盘石头。
庙祝子根本不给老书记瞪他的机会,迈着短腿跨门槛。
可是裤裆吊得太下面,扯到了,于是庙祝又搂了搂裤裆,捂着蛋迈腿进屋,进奔灶屋,在里面跟老妈点菜。
“吴春桦,中午炒回锅肉不?”
“多放点豆豉,你做的豆豉香。”
“杀不杀鸡,我去帮你杀鸡。”
老书记绷不住了,“杀鸡,老子跟你杀鸡!”
老书记追进去,把庙祝子给撵了出来。
庙祝嘿嘿地跑出来坐门槛上抽烟,双怂双憨。
老书记从灶屋出来的时候,提了个背篼。
老妈跟在后面帮他把背篼拎了起来,让老书记方便背背上。
不是太重,是怕他一甩,把背篼里的东西浪翻了。
老书记背上东西,朝老二大手一挥,“走!”
王兴汉跟在老爸身后一句话都没说。
老书记明明只叫了老二。
庙祝这个脸皮厚的也跟着。
不过老书记也没拦,王兴汉的爷爷婆婆死的时候都是庙祸选的坟地。
山上葬了许多人。
不过算不得祖坟山。
当年打完仗,老书记背了很多战友的骨灰回来。
都一一葬在了这里。
全都是庙祝选的地头。
老庙祝上了山就收起了吊儿郎铛的模样。
一边走,一边扯竹丫,随便扯根藤蔓把它们一缠,一把小笤帚成了型,在十几个坟头的石碑上一边扫一边念念有词。
“青山处处埋忠骨,浩然正气在人间……”
老书记给父母坟头烧香点蜡烧纸,摆上一碗煮得七分熟的座凳肉,两个杯子各倒一杯酒。
“爹!”
“妈!”
“以前就害怕突然哪天就没法上坟了。”
“儿子抵抗侵略,你们大孙子是戍边守疆,老二……老三学有所成,报效家乡来了。”
说完头也不回地去了另一座坟,一直不说话。
王兴汉去上面把每一座援朝烈士坟前都点了烟,淋酒洗碑。
最后站在大舅的碑前,手放在碑上轻轻地摩挲着。
一仗打出五十年和平是当初的目标。
现在看来,远远不止五十年。
国力越强,战火在本土燃烧的可能性就越小。
王兴汉在每一块青石碑上摩挲片刻,“还不够强。”
“还要更强!”
来到爷爷婆婆的坟前。
印象中的爷爷话不多,很爱笑,婆婆喜欢坐在椅子上打磕睡,抱着王兴汉的时候还打瞌睡。
下巴经常撞到王兴汉的头顶。
他们都很显老,四十多岁的时候就老得不成样子。
王兴汉以为是他的记忆出了问题。
后来从许多朋友和生意上的伙伴口中得知,那个年代的农村,人就是显老,皱纹很深,背很驼……
很大程度上反应出劳动人民最真实的模样。
王兴汉在坟头说,“爷爷,婆婆,现在的人腰杆比以前挺得直了。”
“以后会挺得更直的。”
最后到了老爸的身边,这就是二姐的坟,还是那么新的样子。
老书记说,“你二姐要是没走,现在只怕嫁人,你外甥只怕是都两三岁了。”
二姐最像老爸,性子很刚,又凶,但真的很聪明。
王兴汉记得二姐去世那天都还在安慰老爸。
“爹,你是有福气的。”
“妈妈很贤惠。”
“大哥又踏实,又能吃苦。”
“庙祝都说老三是文曲星。”
“这福我是享不到了,老爸,我在天上守着你们,你在人间照顾好他们……”
如果不是天下雨!
老书记不知道还要在这里站到啥时候。
王兴汉回忆了一下,每次到二姐的坟头,都会下雨呢!
“二姐,我想你了呢!”
王兴流呢喃一句,一阵风吹斜了竹林,就像二姐的手抚过了王兴汉的脸……
“你快去收你的石头。”
庙祝弹弹烟屁股,“收到啥时候是个头?”
王兴汉突然好奇地问,“河庙嘴到镇上,明明可以在河上架一座桥。”
“当年你说你要架的。”
王兴汉一边给大哥散烟,一边问庙祝,“你现在不会也想跟我说啥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这种话了?”
河庙嘴到平桥镇的直线距离只有八九里地。
问题就出在河上。
走小道,如果有一架简易的木桥,走路能节省二十来分钟。
对逢场赶集来讲,就方便多了。
别高潮,赶集是北方说法,南方叫赶场,南北组合,方便南北读者。
早几年的时候,庙祝就闹着要修一座桥。
王兴汉大学都毕业了,也没看到影子。
这也是王兴汉让他收石头,他这么听话的原因,怕王兴汉揭他老底。
这方圆百里地就这么一座道庙。
求姻缘的,去病消灾的,还有求子的,连他们家的猪得了瘟症,都来求……
再想想功德箱里,还会少得了钞票?
王兴汉冲庙祝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你要是不搞点东西出来……”
“老子就报官拆了你的庙。”
庙祝跟王兴汉说,“庙子里有几尺红布。”
“以前有个单身汉,穷得连裤子都没得穿。”
“到庙子里来把红布偷了做成了内裤。”
“七天都没过,暴毙!”
“你也想试一下?”
王兴汉嘿道:“我马上就跟老书记讲!”
王谷上了战场,一手的血,杀气重得吓人。
庙祝是真不敢惹。
当时就说,功德箱里的钱肯定要替平桥镇做点好事。
灾荒年买粮。
太平年修路。
于是有了筑桥这一说。
听到王兴汉旧事重提,庙祝把脸转过一边,连连摆手,“没没没,修桥补路是肯定要修的。”
“不过我们道家的规矩,凡事只能顺势而为。”
“乡道口子上,开了两家饭馆,一家小商店。”
“每天从我们这条路到平桥镇上有多少人,你数过没?”
“我修座桥,这是断人财路。”
“这不是招惹祸事?”
庙祝果然是个趋利避害的高手,他马上话音一转,“这条机耕道修好一点。”
“上至翠山镇,下达平桥镇,客车都从门前过。”
“这叫顺势而为!”
“我不是不修,是在送你机缘呢。”
老二和老大嘿嘿地笑。
老大突然问,“庙祝这么会说,是想混伙食,还是要庙子翻修?”
“吃了说,说了说!”庙祝要往王兴汉家里走。
王耀祖要撵人的时候,王兴汉把他拦了下来。
庙祝对他们家,对河庙嘴,以后对平桥桥始终是有恩的。
庙祸在前面喊,“老谷子,今天中午我要吃两碗火米子干饭。”
如果不是看到老二在他后面跟着,老书记都要拿扫把撵人了。
说啥石头里有玉,河庙嘴的人就跟疯了一样,天天盘石头。
庙祝子根本不给老书记瞪他的机会,迈着短腿跨门槛。
可是裤裆吊得太下面,扯到了,于是庙祝又搂了搂裤裆,捂着蛋迈腿进屋,进奔灶屋,在里面跟老妈点菜。
“吴春桦,中午炒回锅肉不?”
“多放点豆豉,你做的豆豉香。”
“杀不杀鸡,我去帮你杀鸡。”
老书记绷不住了,“杀鸡,老子跟你杀鸡!”
老书记追进去,把庙祝子给撵了出来。
庙祝嘿嘿地跑出来坐门槛上抽烟,双怂双憨。
老书记从灶屋出来的时候,提了个背篼。
老妈跟在后面帮他把背篼拎了起来,让老书记方便背背上。
不是太重,是怕他一甩,把背篼里的东西浪翻了。
老书记背上东西,朝老二大手一挥,“走!”
王兴汉跟在老爸身后一句话都没说。
老书记明明只叫了老二。
庙祝这个脸皮厚的也跟着。
不过老书记也没拦,王兴汉的爷爷婆婆死的时候都是庙祸选的坟地。
山上葬了许多人。
不过算不得祖坟山。
当年打完仗,老书记背了很多战友的骨灰回来。
都一一葬在了这里。
全都是庙祝选的地头。
老庙祝上了山就收起了吊儿郎铛的模样。
一边走,一边扯竹丫,随便扯根藤蔓把它们一缠,一把小笤帚成了型,在十几个坟头的石碑上一边扫一边念念有词。
“青山处处埋忠骨,浩然正气在人间……”
老书记给父母坟头烧香点蜡烧纸,摆上一碗煮得七分熟的座凳肉,两个杯子各倒一杯酒。
“爹!”
“妈!”
“以前就害怕突然哪天就没法上坟了。”
“儿子抵抗侵略,你们大孙子是戍边守疆,老二……老三学有所成,报效家乡来了。”
说完头也不回地去了另一座坟,一直不说话。
王兴汉去上面把每一座援朝烈士坟前都点了烟,淋酒洗碑。
最后站在大舅的碑前,手放在碑上轻轻地摩挲着。
一仗打出五十年和平是当初的目标。
现在看来,远远不止五十年。
国力越强,战火在本土燃烧的可能性就越小。
王兴汉在每一块青石碑上摩挲片刻,“还不够强。”
“还要更强!”
来到爷爷婆婆的坟前。
印象中的爷爷话不多,很爱笑,婆婆喜欢坐在椅子上打磕睡,抱着王兴汉的时候还打瞌睡。
下巴经常撞到王兴汉的头顶。
他们都很显老,四十多岁的时候就老得不成样子。
王兴汉以为是他的记忆出了问题。
后来从许多朋友和生意上的伙伴口中得知,那个年代的农村,人就是显老,皱纹很深,背很驼……
很大程度上反应出劳动人民最真实的模样。
王兴汉在坟头说,“爷爷,婆婆,现在的人腰杆比以前挺得直了。”
“以后会挺得更直的。”
最后到了老爸的身边,这就是二姐的坟,还是那么新的样子。
老书记说,“你二姐要是没走,现在只怕嫁人,你外甥只怕是都两三岁了。”
二姐最像老爸,性子很刚,又凶,但真的很聪明。
王兴汉记得二姐去世那天都还在安慰老爸。
“爹,你是有福气的。”
“妈妈很贤惠。”
“大哥又踏实,又能吃苦。”
“庙祝都说老三是文曲星。”
“这福我是享不到了,老爸,我在天上守着你们,你在人间照顾好他们……”
如果不是天下雨!
老书记不知道还要在这里站到啥时候。
王兴汉回忆了一下,每次到二姐的坟头,都会下雨呢!
“二姐,我想你了呢!”
王兴流呢喃一句,一阵风吹斜了竹林,就像二姐的手抚过了王兴汉的脸……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132/132910/5727400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132/132910/5727400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