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其他小说 > 染梅记 > 第58章 封龙书院

第58章 封龙书院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这日行至一处高山,山势绵延,植被茂密,皇上问此山何名。

    沈又希打马一圈后回来,“皇上,这是封龙山。前面有界碑。”

    “嗯!你们可知晓咱们到了哪里?”乾隆一听山名,下令驻扎。

    “皇上,是不是大禹治水时封蛟龙的地方啊?”童钰问。

    “正是!这山有灵气,是佛家、道家修身养性的好地方。这山上,有兴龙寺、宝泉寺、双龙寺。也有很多书院,比如封龙书院、中溪书院、西溪书院。但是,最有名的,还是山脚下的封龙书院。”乾隆说。

    一听封龙书院,几个人顿时生出无限敬意。

    这封龙书院,是北方最早的书院,考证记述,李昉游学于封龙书院的时间在五代后唐乾泰年末(936)。后周年间(951—960),李昉曾一度辞官重返故里,在封龙书院收徒讲学。抛开李昉游学于封龙书院时间不说,单从李昉重返封龙书院讲学时间算,也比咸平五年(1002)的白鹿洞书院早四十余年,比应天府书院早五十年之久。唐郭震游学封龙书院之后考取进士的咸亨年间(670—674)比丽正书院的创办(718)早四十余年,比义门书院(890)早216年之久。在此传道授业者均为学者大家。汉代李躬,唐代郭震、姚敬栖,北魏魏质,宋代李昉、张蟠叟、张着,元代李冶、元好问都曾在此讲过学。这些人在当代都是名震四野的大家,四方负笈来学者如云,听这些大师授课是如坐春风。

    更重要是,李冶在此讲学期间完成了《测圆海镜》《益古演段》两部数学着作,为数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天下学子,都以能到封龙书院瞻仰求学而倍感荣幸。

    清朝重视文化,朝廷每年还会拿出许多银子资助书院,各书院院长都经过严选并报朝廷应允,并择优等生入书院读书,严订课程,严格考核,除了省,还鼓励州府办书院,一时之间书院蓬勃发展。

    乾隆曾经听爷爷讲过这个书院的故事。说元世祖忽必烈曾多次邀请封龙书院的李冶讲课,讲治国之道,并深受汉文化息战、戒杀、尊生、敬天、爱民等思想影响。须知,一个只知杀戮的“蛮人”,是不会成为汉人心中的天子的。所以到了忽必烈这一代,成为了汉文化的保护者。

    忽必烈与张德辉关于孔子的一段对话特别有名。忽必烈问:“孔子去世已久,如今他所说的性在哪里?”张德辉答:“圣人与天地共始终,无处不在。殿下能行圣人之道,孔子的性也就在这里。”

    乾隆深受影响。“一个只知杀戮的‘蛮人’,是不会成为汉人心中的天子的!”这句话一直刻在他的心里。他,要做一个汉人拥戴的天子。

    “稍事休整。明日去书院。”乾隆吩咐马尔佳。这一路上,他们都是普通打扮,并未曾惊动老百姓。书院自是不知道皇上到此。给书院一些时间,以免唐突。

    封龙书院现任院长叫徐如麒。得了口谕,一大早就在书院门口候着了。

    因为说了不要惊动任何人,所以,除了院长徐如麒,没有人知道来人是当朝天子。

    书院很大,前后有三进院落。一进为讲堂,二进为藏书楼,三进为休憩之所。

    在徐如麒的带领下,一行人进得书院大门。

    童钰一入此门,莫名有一种熟悉感。一步一步往前,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徐如麒一边走,一边介绍。

    乾隆在李冶的雕像前停了很久。这位卓越的数学天才,撰写的两部数学着作启迪了多少人啊!

    “这位大师的着作,你们都读过?”皇上问。

    几位点头。

    “拜拜!这可是咱们的师祖!”

    进了讲堂,乾隆示意徐如麒不要打扰正在听讲的学子。

    一行人只是静静地站在门口,听老师讲课。讲的正是当今天子打了胜仗,减免天下赋税的事情。并预言,当今圣上将开创一个全新的盛世。到底是封龙学院,这天下消息隔着山水也能传过来。

    皇上听完一笑,示意去往下一处,藏书楼。

    经过这么些年代的积累,藏书楼里,卷帙浩繁,用“汗牛充栋”一点儿不夸张。

    当皇上问,这里有没有比较早的《金刚经》时,童钰脱口而出:“有。张即之的楷书体。”说完他自己也愣住了。他第一次来封龙书院。难道是哪本书里读到过?

    徐如麒看了看童钰,觉得面熟,以为是书院学生,点头说:“是的。皇上随我来。”

    上了二楼,童钰脑袋里忽然就浮出了一个画面:金刚经在第五排架子第三层第一本。

    果然,他们在第五排架子第三层找到了张即之的楷书体金刚经。

    这次他知道,这不是来自书本,似乎是来自他的头脑深处。

    他试着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扫灰的鸡毛掸放在哪里?

    一个画面自动浮出来:门背后,整齐地挂着五根鸡毛掸。

    他也不奇怪自己为什么知道答案。毕竟,看过花粉姑娘驭蜂后,对一切超出认知的事情,他都不再奇怪。倒是充满了探索的欲望。甚至期待还会有什么不可思议发生在自己身上。

    封龙书院有两口井,一口叫蒙泉,供书院生活用水。一口叫墨池,供书生们洗笔。在墨池旁边,童钰脑子里浮现的是自己在这里洗笔的画面。

    这才明白,原来自己曾经在这个书院里读过书!似乎是前世记忆被唤醒了。而且,他的老师居然就是李冶、元好问!

    一瞬间,大脑处于停滞状态。

    “我是谁?”一个声音自童钰脑子里冒出来。

    “我是我啊!”另一个声音回答。

    画面不断地涌过来。他清晰地看到,那些他经历的事情,一幕一幕不断浮现。

    原来,他在封龙山上,发生了这么多事情。

    刘凤冈推了推童钰,“怎么还在这里?”

    这时,他才醒过来。

    一群人出了书院,才发现,童钰不在。

    于是刘凤冈来找他。发现他站在井边发呆。

    童钰以为自己过了好长好长的一生。却发现,不过是这么瞬间的事情。

    夏虫不可语冰,拘于时也!井蛙不可言海,笃于虚也!这时空,不是我们以为的时空。

    只有醒来,换个高度看世界,才能体会这颠倒的一切。

    让他自己也想不到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居然讲的是他和梅嬉的故事。

    那时他叫梁山伯,她叫祝英台。而创作这个剧本的白朴,是元好问的干儿子,也是李冶的学生。就是说,白朴和童钰是同窗。白朴是谁?刘凤冈。这真是比戏剧还戏剧。

    他想告诉刘凤冈们,《梁祝》讲的是他们的故事。想了想,他闭嘴了。说出来,会有人信吗?信了,又能怎样?

    也不过是一个过去的故事,也不过是一笑而过。

    可是,生命这样无尽地轮回,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是谁?我到底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来干什么?

    这些问题如一团缠绕的线,在脑海里盘旋,深深地困扰着他。

    童钰感到无比的孤独。心里有秘密,不能与人言说,连最亲近的人,也无法言说,这感觉太孤独了。这世界有千千万万个人,到哪里找一个能说话的人?

    一行人出了封龙书院,又去了兴龙寺。

    兴龙寺里,一株高达10多米、正在怒放的腊梅迎接了他们。

    兴龙寺住持说,这是一株素心腊梅,是腊梅中的上品。有1000多年了。

    “神树,神树!要保护起来!”乾隆拍了拍树干说。

    童钰抚摸着斑驳的树干,心里说:“梅嬉,我替你抱抱它。”

    腊梅树忽然剧烈地摇晃起来,一树黄花簌簌落下来,如花雪一般,霎时铺满了地。再看树枝上,爆出了无数的花苞,花苞也全部开放。

    一种奇异的令人愉悦的浓浓的香味将所有人包裹着,如在云端。

    住持大惊。

    半晌,忽然对着皇上拱手说,“活了72年,第一次见腊梅树现此吉相,大吉大利,大吉大利呀!必是大富大贵之人光临。老衲给皇上磕头。”说着就跪下磕头。

    皇上听了这话,很开心,哈哈大笑,并把住持扶了起来。

    “果然是神树?对不对?”皇上问众人。

    此情此景,大家都是第一次见,都惊呆了!

    “神树!神树!”大家不约而同地回答。

    ”这树该不会成仙了?”

    “果然是万物皆有灵!”皇上绕着腊梅树转了一圈,双手环抱着树干,说,“你若有灵,就要保我大清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天下一统。”

    “来,来!你们也来抱抱这棵神树。沾沾它的灵气。”皇上招手让大家上前。

    一行人依次上前抱树。

    “嗯!这封龙山果然灵性。今晚咱们就在此下榻!~神树会护佑大家的!”他吩咐马尔佳安排。

    皇上一边走,一边对住持说:“这兴龙寺要重修,这神树要保护。你上个奏报,先给你拨银3万两,不够,你再报。”皇上说。

    住持听完,立即跪下磕头谢恩。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142/142160/6002819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142/142160/6002819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