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玩转1975 > 第13章 我们不是有枪吗?

第13章 我们不是有枪吗?

推荐阅读:小小侠女探诡案末世之为母则刚病娇大佬求抱抱吞噬进化:从北极狼开始系统绑错人后,我的修仙路走歪了春秋发明家凤归权倾天下佛系女主在末世的强者之路娇柔通房死遁后,世子爷他疯了万界之开局四合院,万界成至高

    曹建川顿了顿,这才说道:“首先,我们不是有枪吗?”

    这个年月每个生产大队都有一定数量的民兵,也配备真枪实弹。

    平常农闲的时候,也常常操练。

    甚至有些女同胞们打枪,比男的还厉害。

    王巧英就是这其中的一个代表,一百米匍匐射击,打遍全村无敌手。

    曹建川准备引诱自己老丈人一家,拿枪把周围带着猛兽属性的动物全都斩尽杀绝,特别是老虎,免得再次出现前世的悲剧。

    在这个年代,老虎是属于大害,是全国各地大规模灭虫运动的目标。

    当时一度把它杀的几乎灭绝……

    天夏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是1988年开始实行的

    可是对于老虎这种猛兽,在1977年,天夏就有了明面上的禁令,禁止民间继续捕杀老虎。

    曹建川暗自猜测,估计就是这个禁令,才让那只老虎逃过捕杀来到了阳双村。

    这年头在阳双村这片地头上,大家是经常可以猎到野猪,野鸡,麂子,穿山甲之类的野生动物。

    当然像什么竹鼠,蛇,之类的则更多。

    曹建川的话刚一落音,在场的所有人全傻了。

    他们也就提一下去路口抢(强行搬)一下尿素,没想到曹建川更狠,像是怕大家抢不到,竟然叫大家拿枪去抢!

    这可是要造反的节奏啊!

    “建川啊!就我们村这十来条枪,怕不怎么行?”

    “怎么不行?山上最大的野猪估计也就三,四百斤,我们十来条枪,每人一枪下去它还能活?”

    “什么?建川你说拿枪去打猎,不是让我们去抢物资?”

    曹建川突然明白过来,是他们误会了自己的意思:“你们还真敢想……”

    当下扶了扶自己的额头,谁知道不小心又扶在额头的大包上,让他又一阵阵的脑仁疼。

    当下又恶狠狠的瞪了王兴雄一眼。

    换来了王兴雄一个尴尬的笑容。

    曹建川顺手揉了揉脑门的大包,无语道:“你们不会以为就你们这几把枪,能把尿素抢回来?”

    周围传来了一阵尴尬的咳嗽声。

    “建川就算我们上山去打猎,这能打的到多少野物?怕也不够大伙今年的口粮?”

    “要是没其他办法,如果,真的发生这事,怕今年我们村怕是又要饿肚子。”

    “这粮食产量上不去,交了公粮,我们还能剩下多少?”

    “哎,这怎么办?”

    大家已经种了这么多年的庄稼,哪里还会不明白一年下来有多少收成。

    “没错,靠打猎那点猎物,想保证我们村吃,怕是很难,而且还要养猪。”

    这年头养猪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反而还是个负担。。

    大白猪,也就是英国大白猪,是1974年才传入天夏的,随后才慢慢推广到全国。

    75年时,这种猪种还没传到阳双村来,此时阳双村养的还是天夏本地的黑猪,毛长难养,难长肉。

    “要不今年我们就不养鱼了。”

    “养那东西没多少收益,隔壁国营渔场,哪年不亏?每年养的那点鱼,发他们工资都够买他们养的三个那么多了。”

    “养还是养的,要不就别那么尽心得了,多开点荒地出来种红薯那东西产量高,也能让大家伙吃饱肚子。”

    “哎,我们要是像那些国营农场那样,不管产量多少,都旱涝保收发工资就好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表着自己的主意,也流露出自己的羡慕。

    其实,养鱼这事养好了还是挺赚钱的。

    云峰县市面上的鱼大概在五,六毛一斤左右。

    而且还经常没有货。

    特别是过年的时间段。

    这些国营渔场的鱼,因为产量少的原因,每年压根就不够分。

    每每到了鱼成熟的时候,整个县或者市里的单位都会找上这些渔场,农场收购鱼等一系列不用进行统一销售的肉食。

    这家多少斤,那家多少斤的全买走。

    为自己单位发福利,就没有这些鱼上市的机会,毕竟这个年代是真的缺肉。

    也就是这个原因,在集市上,有时候鱼会经常超过这个价格,特别是过年过节的时候,常常会把鱼卖的和猪肉的价格,有的一拼……

    “咳咳!”曹建川咳了咳,把众人的议论声又压了下去。

    在他们安静后。

    曹建川继续说道:“鱼是必须养的,不过,这次我们另外用种办法养!”

    “什么办法?”

    “网箱养鱼!”

    “网箱养鱼?这是什么东西?”

    “我们都没听过。”

    “怎么养的?”

    “这个……”曹建川一下也没想到详细怎么说,只能笼统的说了句:“就是用渔网,把鱼网住,养在河里。”

    “这能行?这怕两下就死了?”

    “这养河里和塘里有什么区别……”

    就在大家还在议论纷纷的时候。

    喇叭里传来了早上7点的报时声,提醒着大家要出工了。

    在这个年代,大家不是一起床,就直接去田间地头。

    而是,到了规定的时间,先去大队驻地,开个生产的动员会,喊上几句口号。

    在仓库保管员那里领了劳动工具,大家排着队,心情好的时候还会一起唱着歌,走着整齐的队伍去到田间地头一起劳作。

    王承柱在一旁的土墙上,敲了敲手里的旱烟杆,站了起来:“行了,今天暂时商量到这,先看看陆文德那边究竟是个什么情况,我们再合计合计,好了,大家去上工。”

    说着,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带头向大队驻地带头走去。

    其他人也只能带着乱七八糟的想法,跟在他身后向生产大队的驻地走去。

    ……

    ……

    当时一个生产大队,包括的干部有大队长一人,副大队长1—2人,大队会计1人,妇女主任1人,民兵营长1人,治保主任1人,这些人是常年不会变动的。

    大队集体经济有一个大队部,一个加工厂包括榨油、棉花轧花,脱籽、稻子脱壳,有些地方还有帮忙磨面做面条的,几台拖拉机,一个知青点。

    下面小生产队的组成,则是由县里安排过来蹲守的干部,也就是政治指导员1人(生产队的最高领导),水田队长1人(管理粮食生产),棉麻队长1人(管棉花与蓖麻生产),以及当地特色的渔场,猪场,果园……之类的队长。

    由于缺衣少粮,所以在南方这样不利于种植棉花的地方,大家也会种植了棉花,而蓖麻油作为特殊的军用物资,当时也是同样需要各地必须要种植。

    其他干部则是,妇女队长1人,生产队会计1人,仓库保管员1人,记工员1人。

    曹建川如今是一队的仓库保管员,也就是发放,保管劳动工具以及物资的这么一个人员。

    算是一个相对比较轻松又不得罪人的工作,也就是俗称的混子。

    这个工作让其他知青羡慕的不要不要的。

    一队记工分的是曹建川的大舅哥,因为队上很多人都是亲戚,没有足够的声望和魄力,是压不住场子的。

    曹建川的工分是十分一天。

    当时,只要是这个年纪的男青年都是如此,属于青壮。

    女性的话,只有少数女性是十分,大部分都是八分,甚至更少。

    小孩,大多都是在三,四,五分徘徊。

    老人根据年纪,在五,六分那样。

    算是一个相对公平机制……

    ……

    ……

    王承柱还没进大队部,脸上就阴沉的可怕。

    此时大队部外面的墙上,被人贴满了用毛笔写着的手抄报。

    几个年轻人,站在大队部搭建的木台上,慷慨激昂的诉说着曹建川思想以及作风上的问题。

    “曹建川,一听到有返城机会,就想着抛妻,这是典型的西方思想!!”

    “曹建川平常也好逸恶劳,做事挑三拣四,磨磨蹭蹭,吃苦在后,享受在前!!”

    “这就是躲藏在我们人民内部的蛀虫……”

    跟在众人身后的曹建川,看着眼前的此情此景并没有敢到害怕,反而露出一副怀里的表情。

    自己已经有好几十年没有,看到这么有激情的画面了。

    特别是看着台上跳的正欢快的孔永新几人。

    曹建川盯着孔永新的目光很复杂。

    恨是肯定恨的,可他更多的却是恨这孙子当年那么不给力,竟然没有干掉自己,让自己返城的事泡汤,还让自己拍拍屁股跑了。

    最终曹建川对他们他们乐呵呵的笑了笑,还对他们竖了一个加油的动作。

    惹得孔永新几人,一阵咬牙切齿……

    这事在阳双村——压根就不叫个事。

    还是那句话,只要自己不想着返城逃跑,

    老丈人不准备干掉自己,在阳双村这一亩三分地上,这些知青们是绝对翻不出什么风浪的。

    正热火朝天开着大会的一众知青们,看见过来的王承柱,跳的更起劲了。

    特别是举报曹建川的孔永新,站在大台上,差点就唱起来。

    “行了,都撤了!”

    “大队长?我们这是……”

    “没听见?现在都到了水稻的分蘖期,不想着好好的打理稻田,老想着这些有的没的干嘛。”

    “没错,都没听见大队长的话?到时候耽误了粮食生产,大家饿肚子谁负责。”

    曹建川的大舅哥王兴昌黑着脸,没好气的跟着喊了一句。

    在阳双村这一亩三分地上。

    王承柱就是老大,他的话不准任何人质疑。

    而曹建川虽说干的不地道,可他好歹也是王家的女婿,什么时候轮到一群外人在自家地盘上指手画脚了?

    特别还是孔永新这别有目的的蹦跶。

    \\\"可是,这事也是重要的事,一点也不比生产次要……\\\"有几个知青嘀咕了一句。

    这个年代,这事其实算起来是一点都不轻。

    王承柱明白,这次怕是不把话说清楚,知青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加上,他今天过来本来也是要说返城名额的事。

    于是他走上主席台,开口道:“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天海省医院要在我们大队招两个知青,培训医生的事,这事昨天大队商议了一下,就以报名截止的十月份为止,这几个月,谁在大队表现的最为突出,这两个名额就给谁。”

    为了不影响粮食生产,很多企事业招工之类的事,都会放在农闲之后开始。

    王承柱在这最终关头,还是没有说出不让曹建川参加的话。

    昨天晚上回去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想了一夜,他也想不明白让曹建川回去究竟对自家女儿王巧英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如今也只能继续先拖着,等着几个月再看看。

    只是在这话说完之后。

    王承柱向曹建川的方向,不经意的看了一眼,眼神很复杂。

    曹建川同样发现了他眼中的犹豫,再次扯了扯嘴角。

    “大队长,我们想问一句,这个优秀是怎么评定?是大队的干部说的算,还是以我们这些知青为主?”

    “对,大队长这事你可要说清楚!”

    为了自己的利益,这些知青们也不怕死了。

    “你们想造反?”

    曹建川的几个大舅哥,见孔永新几人一直对自家老爸,问三问四,不停逼迫的样子,脾气也上来了。

    挽着袖子就准备动手打人。

    在农村,老实可是会被人欺负的。

    一大家子的人,在面对外人的时候,都会变得异常团结。

    这也是两个村只要有一家人吵架,就有可能导致两个村火拼的原因之一。

    王承柱伸手拦住了要继续吵起来的一众人,开口宣布道:“以民主和双方共同商议为主,放心这事绝对公平,我不会徇私舞弊的。”

    王承柱说着又不经意的瞟了曹建川一眼。

    大家显然也发现了王承柱的动作,也明白他知道众人指的是什么,这才放下了心。

    “大队长我们建议名额一男一女。”

    这时一个女青年站了出来,她是女知青那边的一个领头人物,叫童素燕。

    昨天晚上,孔永新来和自己商量一起闹事的时候,双方就把这次名额分配的事,商量好了,男女各一个。

    “没错,大队长,要不这对我们女知青根本不公平。”

    “我们女同志本身就是八分,怎么和他们比?”

    “行!”

    王承柱依然没有犹豫,答应了下来。

    反正,这次的名额规定要天海本地的人,让谁回去,他都无所谓。

    听到王承柱同意,女知青们一阵欢呼雀跃,而男知青这边情绪则低落了很多,他们没想到王承柱这次会变得突然这么好说话。

    好几个最有希望回去的人,甚至还下意识的,微微拉开了点距离。

    “好了,要是没其他的事,我们就安排今天的工作……”

    “大队长我还有问题!”又一个女知青跳了出来。

    王承柱有些不耐烦的问道:“你有什么问题?”

    “我觉得曹建川,在我们一组当保管员,给十个工分给多了,这对我们不公平。”

    “没错,大队长,我们辛辛苦苦下田干一天的活,风吹日晒的,才拿八分,他只是整理工具,保管物资,就给十分这根本就不公平。”

    “其他组的保管员都是女同志,就我们组是男的,而且还是十分,他这个青壮当保管员对我们组来说就是浪费了。”

    “那你们想怎么样?”

    “把保管员的位置让给女同志。”

    其他早就眼红曹建川干活轻巧的人也跟着喊道:“没错,我们要求把这个位置让给女同志……”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16/16743/76771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16/16743/767718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