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粟

推荐阅读:小小侠女探诡案末世之为母则刚病娇大佬求抱抱吞噬进化:从北极狼开始系统绑错人后,我的修仙路走歪了春秋发明家凤归权倾天下佛系女主在末世的强者之路娇柔通房死遁后,世子爷他疯了万界之开局四合院,万界成至高

    “自然,济师傅若是不信,可以考教我一番。”
    “好。”
    说着济师傅便让她背诵三字经全文。
    孟古青觉得这些启蒙书,她三岁便能背诵了。
    济师傅听后,竟一字不差,随后便问了她注释,而她依然能答得上来,一点不错。
    她才学了三日?
    “古有映雪读书之勤奋,不足娘娘刻苦啊。”
    这进度,比他想得好太多了。
    孟古青似是刚想起来一般,看着济世道:“师傅,您怎么还跪着呢,徒弟今日还等着师傅教授新知识呢。”
    济世还有些犹豫。
    “昨夜刻苦,今日便有些迟了,还望师傅给徒弟一个机会。”
    济世本心是想让皇后娘娘能认真对待学习,但是现在,娘娘比她想象得更刻苦啊,所以这一计策,还是罢了。
    “是,臣这就起来。”
    孟古青就知晓。
    而本来要走的苏麻喇姑并未远走,而是站在窗边听着里面的动静,见里面传出读书声音,则回去禀报了。
    去了正殿,这会儿皇上也在。
    “尚可喜胜仗归来,皇上打算如何犒赏?”
    “自然要大肆赏赐了,朕与几位叔叔已经拟定了赏赐方案,请皇额娘过目。”
    太后虽然稳居后宫,但是前朝的事情,也瞒不住她,前朝官员可都不少是太后的死忠党。
    这上面拟定的,多为财物。
    皇上虽然已经亲政,但是毕竟年幼,不知如何笼络臣心啊。
    那尚可喜是前朝官员,虽然归顺大清,但其什么心思谁又能懂呢。
    物质赏赐于他来说,不过尔尔啊。
    “太宗曾言尚可喜的功绩,不费一弓,不折一矢,而平率甲众卷,倾心归命,首建大勋,为国家肃清海岛,此识时务之俊杰,宜有以优礼之。南明永历帝逃亡梧州,两广总督杜永和拒绝投降,尚可喜帅军攻下,又俘虏了范承恩,解放了两广,这般功绩,非钱财所能收买。”南征北战,他自身的财富,便多如牛毛了。
    “皇额娘觉得,该如何呢?”
    “联姻。将我皇族公主嫁入平南王府。将平南王府与皇上联系上,如此,才是最紧要的。”
    这后宫之中,除了一个建宁......皇族中不缺公主呢。
    “此事让皇后来办吧,皇上觉得如何?”
    “皇后?”
    苏麻喇姑这会儿上前,太后瞧见,则问:“皇后那边可好了?”
    苏麻喇姑则道:“奴婢没听见济先生说教皇后,倒是还赞赏皇后了。”
    皇太后看了一眼福临,瞧见他面无表情,皇太后不得不说道:“上次你当着众人的面将贞嫔领走,害得皇后被后宫妃嫔诟病,皇上,你处事欠妥当了。”
    “皇额娘还有别的事情吗?”福临不愿意提及这事,直接岔开话题了。
    皇太后见儿子执拗,便再接再厉道:“皇上可要去看看皇后,与皇后提及过继子嗣的事情?”
    皇上见皇太后旨意如此,便不再拒绝,而是起身道:“儿子,这就过去。”
    这边济世对皇后稍微改观,觉得皇后还可改造,课后之余,便想指点皇后一句。
    他听说皇后奢靡,今日授课,便交了皇后一首诗,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济世则道:
    “娘娘可知晓,四海无闲田,农夫又为何会饿死呢?”
    孟古青知晓他接下来的话,便是数落她奢靡了。
    虽然很想静默,可是却有些罪责,却不能承受,也不能让原主承受。
    就好比唐朝的时候唐明皇喜欢杨玉环,朝堂稳固的时候能传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佳话来,之后出事,又将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倾注在一个女子身上,好像没有了杨玉环,安史之乱不会发生一般。
    当真是可笑呢。
    孟古青则问济世道:“济先生觉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景象,真实存在吗?”
    本打算侃侃教导的济世,没想到皇后会反问。
    而他更没想到,皇后会理解这诗。
    “自然。”
    孟古青摇头。
    提及农业,她还真能与他说道说道呢。
    “咱们大清以打猎畜牧为生,对农业发展不甚在行,所以济先生不知也情有可原。”
    “真正的农田,且以大清现在的发展来看,一粒粟上能结出两三千不等的颗粒来,与这首诗词中的万粒相差甚远。”
    “先生问我,为何之前一棵粟上能结出万粒的时候还有人饿死,那么学生有几点要说的。”
    “第一,是有人谎报,当政者不侍农业,不知其中真实,所以给出的律法以及税法不大合理。第二,当政者没有重视农业的发展,这世上缺少真正理农事的大家,不被重视也就没有人愿意面朝黄土背朝天了。第三,官员之间的谎报,攀比造就了悲剧的发生。”
    这话竟让济世无言以对啊,这话说得有理啊。
    孟古青从上位走下来,对着济世深深一躬身。
    济世不敢,慌忙跪下。
    “臣惶恐。”
    孟古青直起身来道:
    “先生今日的话,我明白,可先生可知,我六岁指婚给陛下,六岁所学皆是身为皇后之礼仪,身为皇后每日用膳几个碟子几个碗,都有明确的规矩。明朝宪宗朱见深的皇后,乃是寒苦出身,朴素吧,一天只吃咸菜,嫁人不过一个月便别废除了。”
    济世想开口反驳,不过被孟古青先一步道:“先生不必反驳,身为皇后,自然要有皇后的威严,这是规矩。唐明皇就是先乱了规矩,不顾规矩,法度,宠爱儿媳妇,最后害得差点亡了国,可后世却说是美人儿祸国。”
    济世则道:“事情不是这么讲的。”
    那是因为你心中偏见所为。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当众人读出来的时候,关注点是饿死人,而非去论证万颗子的可能性,更没有想法子实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期望啊。人总是先抱怨,久而久之,也就忘记了初衷。”
    “你看,我身为皇后,却能让济先生这般大家来传授术法,而旁人呢,济先生可愿意收一个贫苦……或许收宫中悼妃做学生?”
    “……”济世彻底无言了,他冲着皇后稳稳一拜,“臣愚钝,请皇后娘娘赎罪。”
    皇上听着他的话,不免轻哼,这人果然胡扯,说什么唐明皇?她当朕是什么?
    皇上气不过,则直接走进去道:
    “先生起来吧,她知晓什么,不过胡言乱语诓骗你的,你还真信了。”
    孟古青心中冷哼,哼,你小子跟唐明皇比也好不到哪里去,人家唐明皇还建造了大唐盛世呢,你呢?为了女人闹腾出家,不负责任。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2/2782/186496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2/2782/186496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