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超自然现象
推荐阅读:进入宗门后,我开始摆烂、绝美妻子的失踪、救命!重生在高考考场怎么办?、透视:从捡漏开始暴富、重生当天断绝关系,我变身万亿富翁、假千金算命火遍全网,家人哭惨了、透视眼你不去乱看,赌什么石呢!、重生被读心后,高冷战爷跪地哄、全院轮转,皮科大夫请求出战、快穿之路人不炮灰、
男子疯了一样撕扯着自己,像体内有一只野兽。
男子身上冒烟,过了几秒钟,男子上身已经被窜出的火苗裹挟。
男子拍打自己,将桌上的水从头上浇下,火势不减反旺。
男子在饭店狂奔,目瞪口呆的顾客们尖叫着逃窜。
在台的服务员大喊着:“拿灭火器!”
站在男子桌前不明所以吓到呆傻的服务员,终于在那名服务员的叫喊声中回过神来,踉跄地转身从门口拿起灭火器,哆嗦地拉开保险栓,朝着男子身上喷去。
男子犹如一个火团,灭火器没有起到作用,这时又有两个服务员拿起灭火器加入灭火。
还有两个顾客到卫生间接了几盆水泼向男子。
几分钟之后,火终于灭了。
但男子已经成为一具焦尸,蜷曲地躺在地上。
晏琅说:“题队,这就是当时饭店的监控。”
题安说:“他吃的是什么?”
晏琅从文件夹中,拿出粘贴着照片的报告。
“题队。他点的是套餐,一碗牛肉面,一碟凉菜,一杯苏打水。
他吃过的东西,我们第一时间就封锁了物证。
化验结果没问题。
和其他顾客吃的喝的,没有两样。
食物中没有易燃物。”
题安问:“三个人穿的什么衣服?
会不会是静电反应?”
晏琅摇头,“死在家里的女人穿的是摇粒绒睡裙,死在车里的男子上身是桑蚕丝t恤,下身是羊毛精纺面料的西服裤。
死在饭馆里的这个人的t恤是聚酯纤维面料。”
题安说:“摇粒绒也是一种聚酯纤维?”
晏琅说:“是。死在家里的女性和死在饭馆里的男性,身穿聚酯纤维面料的衣服,这是一个共同点。
聚酯纤维是一种合成化学织物,是比较容易起静电的,越干燥的环境就越容易产生静电。
但是桑蚕丝是动物蛋白,不容易起静电,羊毛精纺面料属于有机物,抗静电阻燃烧。
我们调查了当时三个人死亡时候的天气和大概的温湿度,除了第一个死在家里的妇女,家里可能干燥,第二个死在车里的和第三个死在饭店里的,两天空气中的湿度都比较大,甚至都在下雨天。
所以应该不是静电引起的人体自燃。”
题安说:“是,从监控来看,是从内往外烧的。
不是静电。”
题安说:“三人胖瘦怎样?
我是说脂肪度,有共同点吗?”
晏琅摇头,“胖瘦不一。”
题安说:“三人有酗酒史吗?”
晏琅说:“没有酗酒史。死在汽车里的男子,平常有一点应酬,偶尔喝酒。
但死亡当天,他们三人并没有饮酒。
我们也查了很多资料,发现有一部19世纪的小说提到了人体自燃,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就是死于长期酗酒引起的人体自燃。
为了保险起见,我们找了个实验室,将实验动物泡在酒精里,直到它的血液里内脏里全部充满了酒精,然后点燃。
动物尸体皮肉燃烧殆尽,但内脏却没事,所以酒精致人自燃是站不稳脚跟的。”
题安问:“抽烟吗?”
晏琅说:“两个不抽,一个抽。”
题安说:“查到了三个人的医疗记录了吗?”
晏琅说:“查了。三个人没有共同的病症。
题队您说的这个,我们调查的时候也充分考虑了。
因为有的消化道有问题的病人,肠道内会产生大量气体,这些气体有的是可燃的。
但是还有一点说不通,这些可燃气体都需要比较高的燃点。
人体的温度远远达不到。”
题安说:“晏队你们有没有查市政?
曾经我看过一个新闻,有一个地方的居民反映自己家的自来水能着火,遇到静电还会自燃。
还有几段视频为证。
后来官方发布的消息是,自来水厂管道维修,市政给居民接了地下水,地下水中有渗漏的高浓度天然气,导致了本来水火不容的自然现象,成为了水火交融的自燃现象。
新闻消息真假暂且不论。
我们现在是讨论每一种可能性。”
晏琅说:“这个真没有查。
我现在就去打电话给市政部门,让他们排查一下这三个死者所在地区有没有这种现象。
如果死者同时喝下有易燃物质的水,再加上某种原因助燃,那么三个案子的共同点就找到了。”
晏琅走出办公室去打电话。
题安看着白板上的线索,第一张照片中的火灾现场。床上只剩下了一些焦黑的骨头。
题安将照片发给林姐,“林姐你看一下,按人体构造,燃烧到这种情况,需要多少度的高温。
一般是不是只有火葬场的焚化炉能做到?”
林姐说:“我曾经在实习的时候,跟着我的老师,见过一具类似的尸体。
我的老师最后的结论是,烛芯效应。
烛芯效应是这样的,将一个穿着衣服的人,想象成一根蜡烛。
衣服是烛芯,人体脂肪是蜡。
即使很小的火苗,也会穿透皮肤点燃脂肪,然后持续燃烧十几个小时,直到燃烧殆尽。
人体就是一个燃烧源,只要环境符合,人体就会像一只蜡烛一样,如果没有外界干预,就可以一直燃烧下去。”
题安说:“这是一个重要线索。
但是烛芯效应的原理,是有外部起火点,目前从他们调查的资料来看没有起火点。
不过我准备亲自调查一下,看看有没有遗漏。
对了林姐,你见的那个案例,起火点是什么?”
林姐说:“那个年代条件有限。
我们老师最后的猜测结果是,这个死者在肥料厂工作,会接触到氨气。
然后回家她用了含氯的清洁液。
氨气和氯漂是容易发生燃烧反应的。”
题安说:“好的林姐,我这个案子可能还要麻烦你。”
林姐说:“没问题,你随时打我的电话。
听说你出差了,需要我帮忙的地方,我跑一趟也行。”
题安说:“谢谢林姐。有需要你出山的地方我一定不客气。”
放下林姐的电话,欧阳台说:“队长。这次是个硬茬?”
题安说:“再硬也得啃,我们不能依赖原来刑警队调查的结果。
我们要亲自从头走一遍。”
男子身上冒烟,过了几秒钟,男子上身已经被窜出的火苗裹挟。
男子拍打自己,将桌上的水从头上浇下,火势不减反旺。
男子在饭店狂奔,目瞪口呆的顾客们尖叫着逃窜。
在台的服务员大喊着:“拿灭火器!”
站在男子桌前不明所以吓到呆傻的服务员,终于在那名服务员的叫喊声中回过神来,踉跄地转身从门口拿起灭火器,哆嗦地拉开保险栓,朝着男子身上喷去。
男子犹如一个火团,灭火器没有起到作用,这时又有两个服务员拿起灭火器加入灭火。
还有两个顾客到卫生间接了几盆水泼向男子。
几分钟之后,火终于灭了。
但男子已经成为一具焦尸,蜷曲地躺在地上。
晏琅说:“题队,这就是当时饭店的监控。”
题安说:“他吃的是什么?”
晏琅从文件夹中,拿出粘贴着照片的报告。
“题队。他点的是套餐,一碗牛肉面,一碟凉菜,一杯苏打水。
他吃过的东西,我们第一时间就封锁了物证。
化验结果没问题。
和其他顾客吃的喝的,没有两样。
食物中没有易燃物。”
题安问:“三个人穿的什么衣服?
会不会是静电反应?”
晏琅摇头,“死在家里的女人穿的是摇粒绒睡裙,死在车里的男子上身是桑蚕丝t恤,下身是羊毛精纺面料的西服裤。
死在饭馆里的这个人的t恤是聚酯纤维面料。”
题安说:“摇粒绒也是一种聚酯纤维?”
晏琅说:“是。死在家里的女性和死在饭馆里的男性,身穿聚酯纤维面料的衣服,这是一个共同点。
聚酯纤维是一种合成化学织物,是比较容易起静电的,越干燥的环境就越容易产生静电。
但是桑蚕丝是动物蛋白,不容易起静电,羊毛精纺面料属于有机物,抗静电阻燃烧。
我们调查了当时三个人死亡时候的天气和大概的温湿度,除了第一个死在家里的妇女,家里可能干燥,第二个死在车里的和第三个死在饭店里的,两天空气中的湿度都比较大,甚至都在下雨天。
所以应该不是静电引起的人体自燃。”
题安说:“是,从监控来看,是从内往外烧的。
不是静电。”
题安说:“三人胖瘦怎样?
我是说脂肪度,有共同点吗?”
晏琅摇头,“胖瘦不一。”
题安说:“三人有酗酒史吗?”
晏琅说:“没有酗酒史。死在汽车里的男子,平常有一点应酬,偶尔喝酒。
但死亡当天,他们三人并没有饮酒。
我们也查了很多资料,发现有一部19世纪的小说提到了人体自燃,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就是死于长期酗酒引起的人体自燃。
为了保险起见,我们找了个实验室,将实验动物泡在酒精里,直到它的血液里内脏里全部充满了酒精,然后点燃。
动物尸体皮肉燃烧殆尽,但内脏却没事,所以酒精致人自燃是站不稳脚跟的。”
题安问:“抽烟吗?”
晏琅说:“两个不抽,一个抽。”
题安说:“查到了三个人的医疗记录了吗?”
晏琅说:“查了。三个人没有共同的病症。
题队您说的这个,我们调查的时候也充分考虑了。
因为有的消化道有问题的病人,肠道内会产生大量气体,这些气体有的是可燃的。
但是还有一点说不通,这些可燃气体都需要比较高的燃点。
人体的温度远远达不到。”
题安说:“晏队你们有没有查市政?
曾经我看过一个新闻,有一个地方的居民反映自己家的自来水能着火,遇到静电还会自燃。
还有几段视频为证。
后来官方发布的消息是,自来水厂管道维修,市政给居民接了地下水,地下水中有渗漏的高浓度天然气,导致了本来水火不容的自然现象,成为了水火交融的自燃现象。
新闻消息真假暂且不论。
我们现在是讨论每一种可能性。”
晏琅说:“这个真没有查。
我现在就去打电话给市政部门,让他们排查一下这三个死者所在地区有没有这种现象。
如果死者同时喝下有易燃物质的水,再加上某种原因助燃,那么三个案子的共同点就找到了。”
晏琅走出办公室去打电话。
题安看着白板上的线索,第一张照片中的火灾现场。床上只剩下了一些焦黑的骨头。
题安将照片发给林姐,“林姐你看一下,按人体构造,燃烧到这种情况,需要多少度的高温。
一般是不是只有火葬场的焚化炉能做到?”
林姐说:“我曾经在实习的时候,跟着我的老师,见过一具类似的尸体。
我的老师最后的结论是,烛芯效应。
烛芯效应是这样的,将一个穿着衣服的人,想象成一根蜡烛。
衣服是烛芯,人体脂肪是蜡。
即使很小的火苗,也会穿透皮肤点燃脂肪,然后持续燃烧十几个小时,直到燃烧殆尽。
人体就是一个燃烧源,只要环境符合,人体就会像一只蜡烛一样,如果没有外界干预,就可以一直燃烧下去。”
题安说:“这是一个重要线索。
但是烛芯效应的原理,是有外部起火点,目前从他们调查的资料来看没有起火点。
不过我准备亲自调查一下,看看有没有遗漏。
对了林姐,你见的那个案例,起火点是什么?”
林姐说:“那个年代条件有限。
我们老师最后的猜测结果是,这个死者在肥料厂工作,会接触到氨气。
然后回家她用了含氯的清洁液。
氨气和氯漂是容易发生燃烧反应的。”
题安说:“好的林姐,我这个案子可能还要麻烦你。”
林姐说:“没问题,你随时打我的电话。
听说你出差了,需要我帮忙的地方,我跑一趟也行。”
题安说:“谢谢林姐。有需要你出山的地方我一定不客气。”
放下林姐的电话,欧阳台说:“队长。这次是个硬茬?”
题安说:“再硬也得啃,我们不能依赖原来刑警队调查的结果。
我们要亲自从头走一遍。”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20/20766/881494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20/20766/881494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