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回 蛊苗一脉 御医十三
推荐阅读:小小侠女探诡案、末世之为母则刚、病娇大佬求抱抱、吞噬进化:从北极狼开始、系统绑错人后,我的修仙路走歪了、春秋发明家、凤归权倾天下、佛系女主在末世的强者之路、娇柔通房死遁后,世子爷他疯了、万界之开局四合院,万界成至高、
湘西苗寨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那里的人朴实淳厚,又爱憎分明,尤其是苗寨的姑娘,更是热情好客,敢爱敢恨,然而,外人却不敢轻易的接近,尤其是蛊苗的姑娘。
苗寨分为很多的部落,按其服饰的色彩有“红苗”、“花苗”、“青苗”、“白苗”等称谓,按其服装的款式有“锅圈苗”、“披袍仡佬”、“剪头仡佬”等称谓,按其居住地有“东苗”、“西苗”、“平伐苗”、“八番苗”、“清江苗”等称谓,按汉化程度有“生苗”、“熟苗”等称谓,无一而足。至于现代苗族支系的类别更是纷繁复杂。
在诸多部落中,有一个部落十分特别,其医术源远流长,有些处方就连现代的生物科技也无法比拟,而这个部落的精湛医术却是源于它的巫术——蛊术,这个部落就是:蛊苗。
蛊苗在苗寨中的位置举足轻重,这不仅是因为蛊苗的医术可以治病救人,更是因为对蛊术的敬畏。
并不是每个蛊苗的族人都会蛊术,恰恰相反,真正精通蛊术的人寥寥无几,这些人在部落里极有威望,人们称之为“神婆”。神婆不过是一个称谓,就像“部长、科长”一样,有男人也有女人,不过以女人居多。蛊苗中蛊术最高的人是族长,一般落蛊(下蛊毒)问题是由神婆处理,而棘手落蛊则只有族长才能处理的了。
苗寨各部落之间常有来往,其中难免会产生摩擦,而但凡涉及蛊苗的矛盾,人们都会退让三分,这都是因为对蛊术的忌惮,特别涉及男女婚嫁的问题时,尤其敏感。蛊苗的蛊术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传女不传子,这样一来,当丈夫有不轨行为的时候,蛊术就成了妻子最强有力的依靠。因此妻子的蛊术是十分保密的,连丈夫、儿子也不能过问。
苗寨部落地处深山,交通不便,信息桎梏,所以生活环境一直没有很好的改善,加上苗蛊文化,使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有些人甚至把苗寨部落所在的山脉叫做“老后山”,外人是很少进入的。
随着国家的富强,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苗寨人慢慢的也走出了深山,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人也开始走进苗寨,感受苗族的生活。就这样,上世纪90年代末,国内兴起了旅游的小热潮,特别是大城市的少男少女,经常结伴出游,或游山玩水、或到国外观光,给生活添了不少的乐趣。
有一个上海的小伙子,名叫顾允飞,那一年二十五岁,刚从名牌大学毕业,在上海一家合资公司工作,由于能力突出,业绩显著,不到半年的功夫就做到了经理的位置。公司为了鼓励员工的热情,给他们小组放了二十天的假,又拨了一笔钱让他们公费旅游。这一下可把顾允飞乐坏了,因为他一直想要去青海走走,可惜没舍得钱,要是有了这笔经费就能去了。他们小组一共四个人,另外两个也很想去,剩下的一个女生有点为难,她叫林叶梅,是苗寨的姑娘,一直在外地念书,这一次的机会很难得,她想回家看看父母。
“百善孝当先”,回家看父母更是尽孝道。但是她一个人走毕竟总归让人有些不放心,最后顾允飞决定和她一起回去,就当去苗寨旅游了。
两人一路上有说有笑,又聊起了苗族的文化,顾允飞听的很是入迷,尤其是蛊苗的蛊术,更像是神话故事,“很酷”。林叶梅看顾允飞不以为然,再三劝解不能儿戏,因为她的家就住在蛊苗。
下了火车又上汽车,下了汽车又走山路,折腾了几天,好不容易才算是到了林叶梅的家。林父林母一辈子没出过山,看见女儿带了同学回来,十分的高兴,杀鸡宰羊的盛情款待,一时间好不热闹,全村的人也很快就知道了山外面来客人了,纷纷过来送酒送肉,顾允飞也是有些酒量的人,所以也不客气,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不曾想这山里的酒烈得很,几杯下肚已经是头昏脑胀,意识模糊了……
第二天一早起来,顾允飞朦胧未醒,就觉得旁边有人挤他,顾允飞睁眼一看,登时傻了眼:就在自己旁边还睡着一个女孩。顾允飞赶紧跑了出去,四周的巷子四通八达,也不认得路径,恰巧林叶梅迎面走来,看见顾允飞一脸释然的样子,说:“总算是找到你了!你昨晚上哪去了?!”
顾允飞也是一脸的无奈,反问林叶梅说:“昨天下午多喝了几杯,之后的事全想不起来了!你没和我在一起吗?!”
林叶梅更是无奈,说:“你昨天一直喝酒,我看你喝多了就劝你,你也不听,还是一个劲的喝!后来我的一个好朋友来看我,你就和人家聊上了,当时人很多,再后来就一直没在看见你们!!”
顾允飞知道自己干了蠢事,将早上的事如实和林叶梅说了,林叶梅一听,知道事情严重了,赶紧找到这个朋友,问了昨天的事。那个朋友也刚刚起来,看见顾允飞有些难为情。在林叶梅的再三逼问下,那个朋友终于说了事情,已经和顾允飞私定了终身。
林叶梅听后,让顾允飞先呆在这里,自己去找族长商量,看能不能“放过”顾允飞。顾允飞本就是富家子弟,又一直在城市里生活,对于男女之情从来就没当过一回事,如今看林叶梅这么慌张,很是不屑,林叶梅前脚刚走,顾允飞也收拾了东西,准备离开这是非之地。
刚离开村子不远,林叶梅的那个朋友匆匆的赶来。顾允飞以为她要跟着他走,正要解释,不想她一个大嘴巴便打了过来,接着拿出一支竹筒,往前一泼,顾允飞没防备,喝了大半口,正要发火,那姑娘已经走了。
顾允飞也没理她,坐上汽车走人了。坐到一半,顾允飞就觉得肚子很胀,之后呕吐不止,司机实在没办法,把他留在半路的一个小诊所里。大夫用尽办法也查不出病因来,而顾允飞已经虚脱了。医院里有位老医生,看见顾允飞的情况,说他可能是中了蛊毒。
顾允飞这才醒悟那姑娘向自己泼的并不是普通的水,而是落了蛊的蛊毒!这时回想起林叶梅所说的蛊苗的故事原来是确有其事,后悔不已。顾允飞苦苦哀求老医生为他解毒,老医生摇摇头说:“蛊毒这东西,只有下毒的人才知道怎么解,别人不但解不了,弄不好还会加重病情,加快蛊毒的发作!”
诊所想办法联系到了林叶梅,就在林叶梅到达的头一天夜里,顾允飞抓破自己的肚皮,将肠子扯断了,五脏六腑散落一地……
林叶梅的这个朋友不是别人,正是族长的女儿,名叫纠巴瓦……
经过这一次事情以后,纠巴瓦觉得没脸再在村里活了,寻了几次短见,都被乡亲们就下了。他母亲实在没办法,便把她送去了“天纲阁”。“天纲阁”的圆境教授与纠巴瓦的母亲相识,便答应收留纠巴瓦。之后每日念诵佛经,用心开导,终于让纠巴瓦回心转意,从此安心在“天纲阁”学艺。
蛊苗的蛊术种类繁多,主要有三种用途:第一种是前文所说的“神婆”用来落蛊(下蛊毒来惩奸除恶),第二种是被称作“师傅”的人用来赶尸;第三种是被称作“仙娘”的人用来占卜。纠巴瓦不仅精通落蛊、赶尸和占卜,更将蛊术发扬光大,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蛊术。不过在修炼的过程中由于吸入过量的“阴气”,整个人也变得古怪莫测。
相比之下,同船赵兴的背景则要光明得多。
赵兴是“天纲阁”二十八位副教授之一,名列北方玄武七宿之首——斗木獬。其祖辈是宫廷御医,与医术、毒术都有非凡的造诣。
夏商周时代,有关医事的记载很少,从这些现存的资料中看,医生首先出现在宫廷中。在西周之前,医生都是为帝王服务的;到了东周春秋以后,一些民间医生才开始产生;到战国时期,可以看到有关太医、太医令的一些记载,从而才对宫廷御医和民间医生有了一个初步明确的划分。
历史上关于御医的叫法很多,各朝各代都有所不同,职责分工也各不相同,从最初的医、巫共侍皇上,到后来越来越庞大的太医院,为皇宫贵族提供医疗服务的人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组织,跟我们今天的一个综合医院差不多。在这个组织中,御医也进一步有了更细化的角色,有做管理的,有专为皇上诊脉的,有采药制药的,有尝药的,还有负责记载处方、整理档案的,各不相同。
据《清史稿?职官志》中关于太医院的记载:太医院的大夫分四个级别,第一等才叫“御医”,只有十三人。雍正乾隆时期为七品,和县令一个级别;第二等称为“吏目”,只有二十六人,八品与九品各十三人;第三等叫医士,共二十人,“给从九品冠带”;第四等叫“医生”,有三十人,无品,相当于现在医院里的助理医师。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太医院的“御医”只有第一等大夫十三人,连院长、两位副院长在内才十六人。即使从最广义的意义上说,十六加二十六,加二十,再加三十,太医院的大夫总共只有九十二人。太医院的“御医、吏目、医士”这三级五十九位大夫是可以独立看病的,也就是说,有处方权;第四级的“医生”看来只能当助手。“医生”的“生”字,是“生员”的意思,“医生”是见习大夫。
所以,御医在古代封建王朝还是很有地位的,但在御医中还有一群人,他们不是太医院里的御医,他们有的已经是朝中官员,有的是在民间行医,由于他们出色的医术被世人传颂,皇室因此经常会请他们给自己治病,他们是皇帝钦点的御医。通常这群“钦点御医”治愈的都是疑难杂症,治疗的手段都非同一般,其中许多医案都成了后人传颂的佳话。赵兴的祖辈——赵一勺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
赵一勺是清乾隆时期的一个民间大夫,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却是当时百姓心中的神医。他给人看病有个特点:不管是什么样的病,煎出来的药每次只有一汤勺,所以人们都叫他“赵一勺”。其医术甚至凌驾于宫廷里十三位御医,因此人们又起了个外号,叫“赵十三”,是说他的医术顶的上那十三位御医的总和。
所谓“树大招风”,虽然给皇上看了几次病,博得龙颜大悦,但总因势利小人的陷害,落得个冤死街头的下场。赵一勺能医天下疑难之疾,却医不了险恶的人心。所幸的是,赵一勺的医术得以承传,直至赵兴这一代。
从某种意义上说,纠巴瓦和赵兴多是医术精湛的良医,同时也都是用毒的高手,至于谁更高明,谁也不清楚。
两人同乘一船被困在度朔山四周的黑风中,凭他们的造诣怎么难得住他们?!两人各使神通都上了岸。
岸上是一整块的巨石。两人没说话,顺着巨石往上走,转过弯,放眼望去,竟是茫茫戈壁滩。两人继续往前走,赵兴脚下突然一陷,冒出一个人来!这人正是装病欺骗“天纲阁”一行人的艰险小人——魏心!
魏心是潘语庭的五徒弟,为人奸诈,最善于蛊惑人心以达成目的。魏心钻出沙丘,躲在赵兴身后,用一只手掐住赵兴的脖子,对纠巴瓦说:“你最好束手投降,不然,你的前辈可就没命了!!”
纠巴瓦呆呆的看着他,僵硬的说:“还是担心你自己吧。”
魏心一时没能明白。就在他还没明白过来的时候,突然觉得掐住赵兴脖子的那只手一阵剧痛,缩回来一看,半个手掌已经发黑了!同时赵兴觉得呼吸不畅,脖子上出现一大块淤青!!
原来纠巴瓦在船上的时候就给赵兴下了蛊毒,魏心这一碰,自然也被落了蛊!魏心万没想到“天纲阁”中也会有人使出这样狠毒的手段!!可惜为时已晚,赵兴和魏心二人双双倒地……
纠巴瓦看着两人,面无表情,之后从两个人身旁走过,任凭风沙将其埋葬。
“还真是狠毒的女人。”纠巴瓦一惊,回头一看,竟是赵兴。
纠巴瓦阴冷的笑了,说:“看来,你我还有一场较量没完啊?!”
赵兴也笑了,冷冷的说:“我正有此意!!!”
苗寨分为很多的部落,按其服饰的色彩有“红苗”、“花苗”、“青苗”、“白苗”等称谓,按其服装的款式有“锅圈苗”、“披袍仡佬”、“剪头仡佬”等称谓,按其居住地有“东苗”、“西苗”、“平伐苗”、“八番苗”、“清江苗”等称谓,按汉化程度有“生苗”、“熟苗”等称谓,无一而足。至于现代苗族支系的类别更是纷繁复杂。
在诸多部落中,有一个部落十分特别,其医术源远流长,有些处方就连现代的生物科技也无法比拟,而这个部落的精湛医术却是源于它的巫术——蛊术,这个部落就是:蛊苗。
蛊苗在苗寨中的位置举足轻重,这不仅是因为蛊苗的医术可以治病救人,更是因为对蛊术的敬畏。
并不是每个蛊苗的族人都会蛊术,恰恰相反,真正精通蛊术的人寥寥无几,这些人在部落里极有威望,人们称之为“神婆”。神婆不过是一个称谓,就像“部长、科长”一样,有男人也有女人,不过以女人居多。蛊苗中蛊术最高的人是族长,一般落蛊(下蛊毒)问题是由神婆处理,而棘手落蛊则只有族长才能处理的了。
苗寨各部落之间常有来往,其中难免会产生摩擦,而但凡涉及蛊苗的矛盾,人们都会退让三分,这都是因为对蛊术的忌惮,特别涉及男女婚嫁的问题时,尤其敏感。蛊苗的蛊术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传女不传子,这样一来,当丈夫有不轨行为的时候,蛊术就成了妻子最强有力的依靠。因此妻子的蛊术是十分保密的,连丈夫、儿子也不能过问。
苗寨部落地处深山,交通不便,信息桎梏,所以生活环境一直没有很好的改善,加上苗蛊文化,使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有些人甚至把苗寨部落所在的山脉叫做“老后山”,外人是很少进入的。
随着国家的富强,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苗寨人慢慢的也走出了深山,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人也开始走进苗寨,感受苗族的生活。就这样,上世纪90年代末,国内兴起了旅游的小热潮,特别是大城市的少男少女,经常结伴出游,或游山玩水、或到国外观光,给生活添了不少的乐趣。
有一个上海的小伙子,名叫顾允飞,那一年二十五岁,刚从名牌大学毕业,在上海一家合资公司工作,由于能力突出,业绩显著,不到半年的功夫就做到了经理的位置。公司为了鼓励员工的热情,给他们小组放了二十天的假,又拨了一笔钱让他们公费旅游。这一下可把顾允飞乐坏了,因为他一直想要去青海走走,可惜没舍得钱,要是有了这笔经费就能去了。他们小组一共四个人,另外两个也很想去,剩下的一个女生有点为难,她叫林叶梅,是苗寨的姑娘,一直在外地念书,这一次的机会很难得,她想回家看看父母。
“百善孝当先”,回家看父母更是尽孝道。但是她一个人走毕竟总归让人有些不放心,最后顾允飞决定和她一起回去,就当去苗寨旅游了。
两人一路上有说有笑,又聊起了苗族的文化,顾允飞听的很是入迷,尤其是蛊苗的蛊术,更像是神话故事,“很酷”。林叶梅看顾允飞不以为然,再三劝解不能儿戏,因为她的家就住在蛊苗。
下了火车又上汽车,下了汽车又走山路,折腾了几天,好不容易才算是到了林叶梅的家。林父林母一辈子没出过山,看见女儿带了同学回来,十分的高兴,杀鸡宰羊的盛情款待,一时间好不热闹,全村的人也很快就知道了山外面来客人了,纷纷过来送酒送肉,顾允飞也是有些酒量的人,所以也不客气,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不曾想这山里的酒烈得很,几杯下肚已经是头昏脑胀,意识模糊了……
第二天一早起来,顾允飞朦胧未醒,就觉得旁边有人挤他,顾允飞睁眼一看,登时傻了眼:就在自己旁边还睡着一个女孩。顾允飞赶紧跑了出去,四周的巷子四通八达,也不认得路径,恰巧林叶梅迎面走来,看见顾允飞一脸释然的样子,说:“总算是找到你了!你昨晚上哪去了?!”
顾允飞也是一脸的无奈,反问林叶梅说:“昨天下午多喝了几杯,之后的事全想不起来了!你没和我在一起吗?!”
林叶梅更是无奈,说:“你昨天一直喝酒,我看你喝多了就劝你,你也不听,还是一个劲的喝!后来我的一个好朋友来看我,你就和人家聊上了,当时人很多,再后来就一直没在看见你们!!”
顾允飞知道自己干了蠢事,将早上的事如实和林叶梅说了,林叶梅一听,知道事情严重了,赶紧找到这个朋友,问了昨天的事。那个朋友也刚刚起来,看见顾允飞有些难为情。在林叶梅的再三逼问下,那个朋友终于说了事情,已经和顾允飞私定了终身。
林叶梅听后,让顾允飞先呆在这里,自己去找族长商量,看能不能“放过”顾允飞。顾允飞本就是富家子弟,又一直在城市里生活,对于男女之情从来就没当过一回事,如今看林叶梅这么慌张,很是不屑,林叶梅前脚刚走,顾允飞也收拾了东西,准备离开这是非之地。
刚离开村子不远,林叶梅的那个朋友匆匆的赶来。顾允飞以为她要跟着他走,正要解释,不想她一个大嘴巴便打了过来,接着拿出一支竹筒,往前一泼,顾允飞没防备,喝了大半口,正要发火,那姑娘已经走了。
顾允飞也没理她,坐上汽车走人了。坐到一半,顾允飞就觉得肚子很胀,之后呕吐不止,司机实在没办法,把他留在半路的一个小诊所里。大夫用尽办法也查不出病因来,而顾允飞已经虚脱了。医院里有位老医生,看见顾允飞的情况,说他可能是中了蛊毒。
顾允飞这才醒悟那姑娘向自己泼的并不是普通的水,而是落了蛊的蛊毒!这时回想起林叶梅所说的蛊苗的故事原来是确有其事,后悔不已。顾允飞苦苦哀求老医生为他解毒,老医生摇摇头说:“蛊毒这东西,只有下毒的人才知道怎么解,别人不但解不了,弄不好还会加重病情,加快蛊毒的发作!”
诊所想办法联系到了林叶梅,就在林叶梅到达的头一天夜里,顾允飞抓破自己的肚皮,将肠子扯断了,五脏六腑散落一地……
林叶梅的这个朋友不是别人,正是族长的女儿,名叫纠巴瓦……
经过这一次事情以后,纠巴瓦觉得没脸再在村里活了,寻了几次短见,都被乡亲们就下了。他母亲实在没办法,便把她送去了“天纲阁”。“天纲阁”的圆境教授与纠巴瓦的母亲相识,便答应收留纠巴瓦。之后每日念诵佛经,用心开导,终于让纠巴瓦回心转意,从此安心在“天纲阁”学艺。
蛊苗的蛊术种类繁多,主要有三种用途:第一种是前文所说的“神婆”用来落蛊(下蛊毒来惩奸除恶),第二种是被称作“师傅”的人用来赶尸;第三种是被称作“仙娘”的人用来占卜。纠巴瓦不仅精通落蛊、赶尸和占卜,更将蛊术发扬光大,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蛊术。不过在修炼的过程中由于吸入过量的“阴气”,整个人也变得古怪莫测。
相比之下,同船赵兴的背景则要光明得多。
赵兴是“天纲阁”二十八位副教授之一,名列北方玄武七宿之首——斗木獬。其祖辈是宫廷御医,与医术、毒术都有非凡的造诣。
夏商周时代,有关医事的记载很少,从这些现存的资料中看,医生首先出现在宫廷中。在西周之前,医生都是为帝王服务的;到了东周春秋以后,一些民间医生才开始产生;到战国时期,可以看到有关太医、太医令的一些记载,从而才对宫廷御医和民间医生有了一个初步明确的划分。
历史上关于御医的叫法很多,各朝各代都有所不同,职责分工也各不相同,从最初的医、巫共侍皇上,到后来越来越庞大的太医院,为皇宫贵族提供医疗服务的人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组织,跟我们今天的一个综合医院差不多。在这个组织中,御医也进一步有了更细化的角色,有做管理的,有专为皇上诊脉的,有采药制药的,有尝药的,还有负责记载处方、整理档案的,各不相同。
据《清史稿?职官志》中关于太医院的记载:太医院的大夫分四个级别,第一等才叫“御医”,只有十三人。雍正乾隆时期为七品,和县令一个级别;第二等称为“吏目”,只有二十六人,八品与九品各十三人;第三等叫医士,共二十人,“给从九品冠带”;第四等叫“医生”,有三十人,无品,相当于现在医院里的助理医师。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太医院的“御医”只有第一等大夫十三人,连院长、两位副院长在内才十六人。即使从最广义的意义上说,十六加二十六,加二十,再加三十,太医院的大夫总共只有九十二人。太医院的“御医、吏目、医士”这三级五十九位大夫是可以独立看病的,也就是说,有处方权;第四级的“医生”看来只能当助手。“医生”的“生”字,是“生员”的意思,“医生”是见习大夫。
所以,御医在古代封建王朝还是很有地位的,但在御医中还有一群人,他们不是太医院里的御医,他们有的已经是朝中官员,有的是在民间行医,由于他们出色的医术被世人传颂,皇室因此经常会请他们给自己治病,他们是皇帝钦点的御医。通常这群“钦点御医”治愈的都是疑难杂症,治疗的手段都非同一般,其中许多医案都成了后人传颂的佳话。赵兴的祖辈——赵一勺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
赵一勺是清乾隆时期的一个民间大夫,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却是当时百姓心中的神医。他给人看病有个特点:不管是什么样的病,煎出来的药每次只有一汤勺,所以人们都叫他“赵一勺”。其医术甚至凌驾于宫廷里十三位御医,因此人们又起了个外号,叫“赵十三”,是说他的医术顶的上那十三位御医的总和。
所谓“树大招风”,虽然给皇上看了几次病,博得龙颜大悦,但总因势利小人的陷害,落得个冤死街头的下场。赵一勺能医天下疑难之疾,却医不了险恶的人心。所幸的是,赵一勺的医术得以承传,直至赵兴这一代。
从某种意义上说,纠巴瓦和赵兴多是医术精湛的良医,同时也都是用毒的高手,至于谁更高明,谁也不清楚。
两人同乘一船被困在度朔山四周的黑风中,凭他们的造诣怎么难得住他们?!两人各使神通都上了岸。
岸上是一整块的巨石。两人没说话,顺着巨石往上走,转过弯,放眼望去,竟是茫茫戈壁滩。两人继续往前走,赵兴脚下突然一陷,冒出一个人来!这人正是装病欺骗“天纲阁”一行人的艰险小人——魏心!
魏心是潘语庭的五徒弟,为人奸诈,最善于蛊惑人心以达成目的。魏心钻出沙丘,躲在赵兴身后,用一只手掐住赵兴的脖子,对纠巴瓦说:“你最好束手投降,不然,你的前辈可就没命了!!”
纠巴瓦呆呆的看着他,僵硬的说:“还是担心你自己吧。”
魏心一时没能明白。就在他还没明白过来的时候,突然觉得掐住赵兴脖子的那只手一阵剧痛,缩回来一看,半个手掌已经发黑了!同时赵兴觉得呼吸不畅,脖子上出现一大块淤青!!
原来纠巴瓦在船上的时候就给赵兴下了蛊毒,魏心这一碰,自然也被落了蛊!魏心万没想到“天纲阁”中也会有人使出这样狠毒的手段!!可惜为时已晚,赵兴和魏心二人双双倒地……
纠巴瓦看着两人,面无表情,之后从两个人身旁走过,任凭风沙将其埋葬。
“还真是狠毒的女人。”纠巴瓦一惊,回头一看,竟是赵兴。
纠巴瓦阴冷的笑了,说:“看来,你我还有一场较量没完啊?!”
赵兴也笑了,冷冷的说:“我正有此意!!!”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21/21498/908559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21/21498/908559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