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农忙

推荐阅读:小小侠女探诡案末世之为母则刚病娇大佬求抱抱吞噬进化:从北极狼开始系统绑错人后,我的修仙路走歪了春秋发明家凤归权倾天下佛系女主在末世的强者之路娇柔通房死遁后,世子爷他疯了万界之开局四合院,万界成至高

    陈二狗言之凿凿:“我借钱又不是不还。三郎,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就行行好,大不了等我家驴儿回来,认你做干爹,一辈子帮你家干活儿…”
    姜三郎与春娘被气的脸都绿了,怒喝道:“滚!”
    拎起一把木锨就要拍他。
    陈二狗两口子吓得爬起来跑出老远,还不住嚷嚷,“那…能不能将你家鹿借我,等我家驴儿回来,再去山里猎一头还你,不…猎三头还你…”
    姜三郎气得举着木锨追过去。
    吓得陈二狗夫妻撒腿就跑,一溜烟跑没影儿。
    打谷场上的村民听了这一耳朵,忍不住唾骂:“真够不要脸的,那陈驴儿难怪敢拦路抢劫,他有这样的爹娘,能学好才怪。”
    姜三郎越想越不对劲,总觉得陈二狗来的蹊跷。
    “不行,我得去找陈族长,让他出面解决此事。”
    那陈二狗毕竟是陈氏族里的人,只有陈氏族长能辖制得了他。
    春娘点头:“你去吧,我瞅陈二狗不定又要闹什么幺蛾子。”
    “嗯。”姜三郎丢掉手里木锨,迈步往陈族长家走去。
    仲夏太阳已经像小火炉一般。
    樱宝牵着呦呦在外头逛了一圈,见日光晒的小武小杰脑袋直冒汗,便赶紧回家。
    将两个弟弟抱出背篓,又让元宝把虎子抱出来。
    堂屋地上铺了两张席子,四个男孩子坐席子上玩孔明锁与七巧板。
    小小的樱宝则去灶房做饭。
    炒菜是炒不来的,但她可以淘米煮饭,顺便煮一锅荸荠。
    反正这会儿没人看见,樱宝索性取出一篮子荸荠,洗洗干净就放进锅里开始煮。
    她家的灶炉是两口锅,正好一个煮饭一个煮荸荠。
    没多久,米饭煮好,荸荠也熟了。
    捞出荸荠,将荸荠水单独盛进瓦罐里,放了一些红糖进去搅了搅,等凉了就拿给元宝和虎子他们喝。
    再取出一些青菜,摘洗干净放在一边,让阿娘回来做。
    家里一只母鸡早春时便孵了一群小鸡,足有二十只,已能觅食,樱宝便将摘掉的青菜叶子丢给它们啄吃。
    小鸡毛绒绒的一团,翅膀已长出几根硬羽,叽叽喳喳围在樱宝脚边转悠。
    直到傍晚,姜三郎与春娘方回家。
    春娘见小闺女把饭都煮好,菜也摘洗好,不由摸摸闺女小脑袋,疼惜道:“宝儿真能干。”
    樱宝抿嘴笑:“我还煮了荸荠呢,让元宝和虎子带了一些回去,还有一小盆,娘你尝尝。”
    春娘惊讶:“你又去找荸荠了?”
    樱宝点点头。
    “带着弟弟一起去的?”春娘问。
    她好像看到小闺女牵着大鹿转悠来着。
    “没有,我自己一个人找的。”樱宝亳不脸红道。
    春娘不疑有他,说:“宝儿,以后出去玩,最好与你哥哥姐姐一起。”
    先前那事还没有平息,她不敢让闺女一个人走出她们的视线。
    “嗯,娘你放心,我以后会跟大妮姐她们一起。”樱宝乖巧点头。
    春娘做好菜,一家人坐下吃饭。
    小杰小武闻到饭菜香飞快爬过来,扒着爹娘与姐姐啊啊直叫。
    春娘用勺子喂他们蒸蛋,问丈夫:“三郎,陈族长去西村怎么说?”
    姜三郎大口扒拉米饭,道:“陈二狗说是陈老栓撺掇的,陈族长便去他家训了一顿。这事大概不了了之了。
    不过,陈族长向我保证,以后陈二狗不会再来骚扰咱们。”
    “那就好。”春娘略略放心。
    吃完饭,姜三郎收拾碗筷去洗,春娘烧水给孩子们洗澡换衣。
    两个小皮猴自从会爬,就满地乱窜,全身染得似泥猴,那短裤短褂简直就像从泥里淘过一般。
    换好衣裤,春娘拍一下儿子的屁股,“再满地乱爬,揍死你。”
    小杰嘻嘻笑,小武皱起鼻子,扭转身子四处寻找姐姐求安慰。
    樱宝这会儿趴在西屋桌上,先临摹一篇字帖,再抄两页千字文。
    如今她的字已经有模有样,虽没啥风骨,却很娟秀端正。
    夏收结束。
    里正带着乡丁过来催赋,姜三郎率先交了赋税,又替大哥二哥家也交上。
    等他们家的金耳卖出去,大哥二哥自然会把这些钱还回来。
    其间,姜家又从别的村民家收购了几百斤麦子,留作家里存粮。
    麦收过后就是耕地,插秧,种黄豆,一忙就得一个月。
    偏偏此时金耳也成熟了,急等采收烘干。
    姜三郎有些挠头,不知先干哪样。
    “爹,我会采收金耳,这些就交给我吧。”
    樱宝主动要求帮忙:“咱家就两百朵金耳,我两天就能采完。现在太阳又足,正好省了烘干。”
    “那就交给宝儿了。”姜三郎欣然同意。
    于是樱宝开始忙碌,两弟弟很乖巧,也不闹腾,只要能一眼看到姐姐,他们能安安静静坐席子上玩两个时辰的七巧板。
    金耳在烈阳下晒了五天,完全干透,没有一朵发霉腐烂。
    正好姜三郎夫妻俩也将旱地耕完,秧苗也都插栽完毕。
    抽一天空闲,姜家三兄弟带着晒干的金耳去了趟县城,将所有金耳卖了出去。
    这一次,姜三郎卖出六十二斤金耳,得了一百八十六两银。
    姜大郎的一百朵金耳也有二十八斤,卖出八十四两银子。
    姜二郎的二十六斤,赚了七十八两银。
    连姜老汉也赚到十五两。
    一家人喜气洋洋从县城回来,还带回很多布匹和日用品。
    这下,全村都知道姜家卖金耳赚了大钱。
    第一个上门询问的是王二婶。
    她家离姜三郎家不远,最近几天见姜三郎家铺晒黄蘑菇,虽好奇,也只看一眼便罢。
    后来姜家三兄弟带着好多筐黄蘑菇去了县城,回来就带回那么一车布匹与物品,傻子也知道他们家赚到很多钱。
    “春娘啊,你家那黄蘑菇怎么种的呀?能不能给咱们匀一点种子?”
    王二婶笑嘻嘻拉着春娘问话。
    春娘笑笑:“可以是可以,但咱家种子很贵,要五十文一株呢。”
    “啥?要五十文一株?你咋不去抢!”王二婶黑了脸,转身就走。
    春娘也没理会。
    给她五十文一株都亏,自己种不香么。
    唉,要不是竹棚放不下,三郎都想一次种个四五百株呢。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6/6999/553281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6/6999/553281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