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都市小说 > 重回1980:请再爱我一次 > 第三十五章 二姐赵文君

第三十五章 二姐赵文君

推荐阅读:小小侠女探诡案末世之为母则刚病娇大佬求抱抱吞噬进化:从北极狼开始系统绑错人后,我的修仙路走歪了春秋发明家凤归权倾天下佛系女主在末世的强者之路娇柔通房死遁后,世子爷他疯了万界之开局四合院,万界成至高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当地有“麦梢黄,闺女见娘”的传统,也就是在小麦快要成熟的时候,出嫁的闺女回娘家看望爹娘。
    一般这时候,出嫁的闺女就会携夫带子,带上礼物回娘家。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传统,大概是因为麦熟前,新粮没下来,旧粮也吃得差不多了,大家的日子就会比较艰难。
    虽然说大多数人家的处境都差不多,但是作为出嫁的女儿,还是希望能够关照一下父母亲人,把自己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粮食,做成食品,看望父母的时候带过去,也是一种孝心的表达。
    女子另一种形式的贴补家里。
    今年山前村的小媳妇们心气明显高了不少。
    大包小包往娘家拎。
    往年山前村穷,她们回娘家也只能带一点廉价的礼物或者是自己纳的鞋底什么的,引来家里兄弟、妯娌们的白眼和背后议论。
    今年大家卖野味赚了不少钱,出手也大气了不少。
    白糖、麦芽精、猪肉什么的也舍得了,档次直接提高了不止一档。
    家里人看她们的眼光也不一样了。
    小媳妇们对赵文牧的态度也更殷勤了,赵文牧从城里回来,刚好就碰见几拨回娘家的,大家都热情地跟他打过招呼。
    “吇吇(蝉)叫,好热天,
    家家都把女儿搬。
    有爹,有娘回家转;
    无爹,无娘好伤心。”
    赵文牧走到家门口的时候,外面有几个小孩子正在唱一首童谣。
    他也没放在心上。
    走进家里,赵静正在打扫院子。
    她就呆呆地站在那儿,手里的扫把机械地扫在干干净净的地面上,就连赵文牧进门都没发现。
    显然是在走神。
    “姐,我回来啦!”
    赵文牧招呼一声,赵静也只是浅浅应了句“哦”。
    情况不对呀,这是怎么了?
    想起昨天赵静就翻找出给爹娘的鞋子,然后呆呆看了好半天,再联想到外面那首童谣,赵文牧瞬间就明白了赵静在想什么。
    他的女孩才不是无爹、无娘的小可怜!
    不信问问赵学海、刘素芳,他们是更认闺女还是儿子?
    “姐,收拾收拾,待会儿我送你回娘家去,看看咱爹娘!”
    赵文牧笑着喊道。
    女子回娘家要有男人陪着,不然意思就不一样了。
    “哦。”
    几秒后,赵静才反应了过来,她扔下扫把,蹦蹦跳跳地回屋收拾东西去了。
    几天后。
    麦浪滚滚,整个平阳县进入了抢收小麦的紧张劳作中。
    赵文牧没有因为麦子不值钱就懈怠,这些天他都是早出晚归,不但要去国营饭店送货,还要赶着抢收家里的小麦。
    农时不等人,这个时候突然来一场大雨,就有可能毁了一年的收成。大家都是趁着天气好,争分夺秒地抢收小麦。
    今年赵静原本计划跟着赵文林、刘秀梅一起,共用一个打谷场的。
    毕竟赵文牧从来不干活,赵静自己一个人整理一片打谷场出来,割麦、脱粒、晾晒,根本就不现实。
    年初的时候,刘秀梅就跟她说了,两家到时候共用一个打谷场。
    至于赵静家的麦子,赵文林、赵文广两家到时候肯定会帮着收割。
    如今赵文牧转了性子,不但变得极为勤快,甚至都不允许赵静下地干活了。
    赵静自然也就不用担心收麦子的问题了。
    不过赵文牧还是决定跟赵文林家共用一个打谷场,毕竟整理出一片打谷场来就得两三天时间,不划算。
    赵静干农活也是一把好手,从小到大,她干的活要远比赵文牧多。
    眼下大家忙得热火朝天,看着赵文牧累得每天沾床就睡着,即便如此仍然半夜小囡囡一哭就立马醒来,她也是心疼不已。
    于是第二天赵文牧仍然不允许她一起去割麦的时候,赵静终于不干了,她干脆不理会赵文牧,抓起镰刀就往外走。
    赵文牧一看拦不住了,只得返回屋内,给她找来头巾披上,免得被火辣的太阳晒伤。
    “小弟,你凭啥不让我跟你一起干活?”
    赵静红着眼睛问道,她又不是什么千金小姐,农忙时哪个女人不是当男人使?
    当然了,男人当牲口使。
    “姐,让你受累我会心疼。”
    要是以往,听到这么肉麻的话,赵静估计会羞得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
    这次她却仰头看着赵文牧的眼睛,认真说道:
    “小弟,我们是夫妻,应该同甘共苦,而不是你在外面累死累活,我却待在家里享受,我想要帮上你,我想要你需要我。”
    赵静的话,如醍醐灌顶,让赵文牧恍然大悟、
    怪不得赵静要争着帮赵文牧记账,她只是想帮到赵文牧,被自己所爱的人需要。
    赵静从来不是金丝雀,自己不应该把她关在笼子里。
    想到这里,他牵过赵静的手。
    “姐,我一直都需要你。”
    即便是这样,赵文牧还是只让赵静在不太热的时候一起割麦,其他时候在打谷场帮着晾晒、脱粒,做一些不太重的活儿。
    “阿静,你是不是有了?”
    打谷场,刘秀梅突然探到赵静耳边,小声问道。
    赵静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片刻后才明白刘秀梅说的什么意思。
    她的脸一下子红到耳朵根,急忙小声否认。
    “没有没有,大嫂你瞎说什么呢!”
    “真的吗?”
    刘秀梅还是半信半疑。
    “真没有,小弟就是怕我累着,不让我干活。”
    小弟虽然现在对自己很好,但是除了偶尔牵下手,还什么都没对自己做过呢。
    想到这里,赵静也不知道是希望赵文牧对她做些什么,还是不做些什么。
    她摇摇头,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都赶走。
    五月初九,赵家人终于收完了所有的麦子,晾晒好的新麦交完公粮后都收进了仓子里。
    生产队的麦子则在前一天就收完了。
    整个山前村都洋溢着喜悦,其实麦子的收入还比不上他们抓野味几天赚得多,但农民都是这样,宁愿放弃几百块的收入,也绝对不会让几十块钱的粮食烂在地里。
    今年生产队的收入也十分可观,不到两个月时间,已经从赵文牧那里收到了2247块钱。
    有了这笔钱,再加上那笔荒山承包费,修建通往村北农田的提水站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那片农田面积广阔,土质肥沃,然而灌溉十分不方便,眼下只能种植一些对环境要求不太高的高粱、红薯、小米。一旦修建了提水站,不但可以种小米、玉米,还可以种棉花、生姜、大葱等经济作物。
    赵学磊对提水站垂涎已久,而今终于要得偿所愿了。
    于是他大手一挥,私底下允许村民养了更多的鸡鸭和猪。
    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过年的时候肯定要吃更多的肉,现在多养点家禽家畜没毛病!
    赵学磊现在跟赵文牧是相见两欢,在各自眼里,对方都跟亲二叔一样亲切。
    小麦收好了,赵学海、刘素芳老两口坐在家门口乘凉,一个意料之外的人却出现在他们面前。
    他们的二女儿,赵文君。
    作为家里不上不下的孩子,又是个女孩,赵文君从小存在感就比较弱,加之她这个人生性老实,说白了就是有些木讷,存在感就更低了。
    就是这种孩子,通常都是乖乖女的典范,因为在所有人眼里,这种孩子需要操心的事情最少了。
    然而就是这个乖乖女,却在两年前跟着村里第一位返城知青周会中走了。
    不过好在周会中在走前全了礼数,请了媒人上门说亲,也带了彩礼上门。
    虽然周会中的父母自始至终没有露面,就连一封书信都没有,考虑到毕竟晋省与齐鲁相距遥远,这个年代什么都不方便,赵家人最终也没有说什么。
    即便是这样,村子里也有一些不太好听的传言,说什么赵文君肯定是早就跟周会中好上了,就等着进城去做阔太太一类的。
    刘素芳堵在嚼舌头的人家门口骂了几天,事情才总算消停下来。
    赵文牧其实有些看不上周会中,这个人看上去文质彬彬,一副书卷气,实际上小肚鸡肠,一点担当都没有。
    这家伙有一次写了封信给公社,想要反映知青生活条件艰苦的问题,却在临寄出之前,故意将信弄脏,然后谎称自己手冻伤了,让另一位心思简单的知青董学伟帮忙誊抄并且署上了名字。
    公社收到信后,认为知青们是在夸大事实,诋毁国家政策,当即派人来到山前村调查情况。
    董学伟哭着说自己只是帮着周会中誊抄的,却被周会中一口否认。不仅如此,他还指证董学伟多次抱怨条件艰苦,分明是早有预谋!
    本来这件事不算大,赵学磊正打算出面协调,不管是谁写的信,由生产队出面批评、教育一番也就得了。
    然而周会中的指证,直接让事情再无转圜,董学伟很快就被调离齐鲁,派往更遥远的边疆省。
    赵文牧之所以知道这些,是因为他跟董学伟关系还算不错,临走前一天,在村子里众叛亲离的董学伟哭着跟他说了当天的一切。
    除了他以外,没有人相信董学伟,因为周会中一直都是一副彬彬有礼、诚实可靠的形象!
    前世他只在很多年后收到过董学伟的一封信,那时他已在边疆娶妻生子,过得并不如意,回首往事,他只有平平淡淡的一句话:
    “恨年少无知,枉信他人!”
    赵文君自从跟着周会中返回晋省,已是两年多没有回来过了。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9/9412/545820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9/9412/545820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